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汉字的艺术

2013-6-18 09:51| 发布者: old_acnw | 评论: 0

【导读】中国字是中华民族传承文明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我们把精神之光文明之灯传递给后代的钥匙,字与字的组合,就应该像山与山相连,树与树相依,就应该呈现出森林的茂密,群山的壮丽。优雅、文明、干净、公正地运用文字,是我们每一个握笔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用文字去关心更多人的生活,不仅要让后人看到我们所创造的伟大文明,更要让后人看到真实的而不是粉刷过的历史。

最早的中国字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时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由学者王懿荣在药店里慧眼识得。甲骨文是什么时候创造?使用多长时间?至今无人能讲清楚。中国历史有仓颉造字之说。仓颉,黄帝的臣子,这个有着四目,有着睿德,生而能书的人,根据鸟兽行迹,发明了文字。也有人说,在仓颉之前就有文字,比如伏羲时代有龙书;比如葛天氏时代有葛字,但这种说法大多是根据传闻和臆想推断,并无实物佐证。一般而言,中国字在最初阶段,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从仓颉造字到舜帝;二是从大禹时代到商、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奴隶社会三代——夏、商、周。

第一个时期现在找不到任何实物,到底那时有没有文字,至今仍是个迷。第二个时期,是中国文字的朦胧时期,文字也繁杂,混乱,主要有甲骨文、蝌蚪文、古篆、大篆。

甲骨文,通俗地讲,就是把文字刻在龟骨、牛骨等骨头上,文字内容多是人名、地名、卜辞、礼制。我参观故宫,见过其中一块,印象深刻——甲骨为长卵形,由龟背切割而成,背上有二段卜辞,意思是卜问祭祀祖先要用五头牛,还是三头牛。

蝌蚪文出现在甲骨文之后,笔划头粗尾细,似蝌蚪。唐朝孔颍在《书疏》中认为,蝌蚪文是仓颉创字的本体。我觉得这种说法属于想象,因为谁见过四目仓颉所造的字?蝌蚪文是用竹条蘸漆写在竹木片上的文字,因为漆滑,会随着笔划的方向流淌,头粗尾细便成了不可违的现象。蝌蚪文其实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上古人那时不知物理,凭着想象与仓颉连接。这种情结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思维习惯,喜欢编故事,听事故,信故事。这种习惯,已经把中国历史的最初阶段几乎变化了神话史,像伏羲是人头蛇身,像炎帝是牛头人身,像黄帝就有乘龙上天的故事。

蝌蚪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上古时期中国文字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什么?只要你静想一下就会有答案——是在骨头上刻一个字的时间长,还是蘸着漆在竹木上写一个字的时间长?蝌蚪文使中国字进入书面的时代。

大禹在我幼时的记忆里,一直是英雄人物。大禹治水,关心农桑,带病坚持工作,揖让荐贤,三过家门而不回,这些故事耳熟能详。这些故事把大禹塑造成体恤民情,关心民生,忘我工作,埋头苦干,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优秀帝王形象。其实,大禹除了治水之外,其他事迹均不靠谱,是属于为了美化他而掩蔽事实的假造和杜撰。大禹得位,并非舜的禅让,而是他乘舜帝南巡弑了舜帝,至于三过家门而不回,纯属虚构的小说。

大禹创立夏朝,他把过去帝王的禅让制,改成了世袭制,并传位给他的儿子:启。大禹是中国历史上天下的第一人。大禹靠暴力和征伐得来的天下,他毁掉过去的一切业绩,大树他的功绩。实际上从大禹开始,中国除清朝之外,几乎所有的帝王都有这样的行为,在得取政权之后,会将前朝后裔杀尽,坟墓掘毁填平,文物大肆毁灭,典章重新修制,使以前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化为零,然后由创造、创世。

从大禹之后,至秦朝开埠,主要流通的中国字,有甲骨文、蝌蚪文、古篆和大篆。早期是甲骨文、蝌蚪文;后期是古篆、大篆。

古篆,现在除了能在钟、鼎等器物上能看到外,几乎没在其他地方发现过,所以古篆又叫钟鼎文。钟和鼎都是祭祀中重要器具的款式,趴俯式的叫钟,仰着口向上放置的叫鼎。绝大多数的上都有铭文,或记人,或记事。篆就是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古篆铭文,让那人,那事,那时代永久流传。钟和鼎在汉代之前就是祭祀的器具,并无重要意义,到了汉代才为字添上了庄严之意,吉祥之意,视鼎为传国重器,镇国宝器。一言九鼎,天下定鼎,九州鼎革,问鼎中原,这些词就是这么来的。

大篆,是西周时代周宣王之臣太史籀所创,他在原有古篆的基础上创新而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实物,是出土于陕西凤翔,刻在样子像石鼓一样的石碣上的文字,主要内容是记录几位周王出猎行状。所以,大篆又有石鼓文的名字。杜甫、韩愈、韦应物、苏东坡,都写过诗文记述和赞颂过石鼓文,我均深拜读过,觉得韩愈的为保护古代文物而奔走呼号的《石鼓歌》最好,他心情既沉重又激动,面对落入荒野无人重视的宝物,作歌大呼。

他说:……朝中的大官个个老于世故,他们空无主见,又不肯感奋奔波。牧童在鼓上敲火,牛在鼓上磨角,宝物就寂寞地落在荒野,长年累月被埋没,被风雨侵蚀,我只能遥望着空叹、长叹,想到这事就涕泪滂沱……

他又说:……现在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为什么仍没有重视它保护它?皇帝是重视儒术推崇孔孟的,应该向皇帝建议,希望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告诉皇帝这石鼓的价值远远超过王羲之的价值……

石鼓文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中国统一文字前最后的主流文字。

秦始皇虽是暴君,但他的功绩同样显著,他不仅统一天下,而且统一了量衡、货币和文字。大篆之后是小篆,小篆是秦始皇丞相李斯首创,他增减了大篆的笔划,其字点划均匀,粗细一致,匀圆整齐,圆起圆收。字,疏密得当,从容平和,端庄严谨,刚劲有力,后人评价小篆画如铁石,千钩强弩,其笔划有玉筋”“钗骨之美誉。参加这场文字改革的,还有赵高、程邈、胡母敬等人。小篆的笔法,也是隶书和楷书的祖源。所以,现代人练书法,若想写好隶书和楷书,最好先练一练小篆,要不然,字会生野。长期生野,作品便无雅气,作品只能中、下流的水平里打转转。

秦始皇至魏晋有六百多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字的改革和变化最为活跃的时期,中国字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奠定了汉字的规范写法,以及流行至今的各种流派。篆、隶、楷、草、行,各种书体相继而生。

隶书继篆书之后最先诞生,程邈因开罪秦始皇被下大狱,因为他以前有参加文字改革的经历,在大牢里他勤奋思索,耗时十年完成三千个书写起来比小篆更方便的字体,秦始皇看到后,非常高兴,又提拔他当了御史。因为他是在大牢发明的,是隶人,当时就把这种字体叫隶书。

隶书在秦朝并不是主流字体,它只能辅助篆字,是从事劳役或者低贱官吏,或者基层办事人员用的字体。后来,随着秦朝的崩盘,随着秦贵族的灭亡,隶书也得到了解放,下里巴人站起来喽,整个汉朝便是隶书的天下。隶书以蚕头凤尾之美,以平和宁静之美,在汉朝也达到了高峰。

 

 

与隶书最为接近的是楷书,楷书又曰正书真书,有楷模、法度、规范的意思。楷书在三国时期由钟繇所写,蔡邕、王羲之、王献之都是那个时代的绝顶高手。钟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皆是楷书的神品。钟繇的书法现在已无真迹,据说他在世上传承时间最长书法作品就是《宣示表》。弘一法师曾有文章记载过此表的流传过程——西晋灭亡时,由王导缝入衣带带到江东,后来传给王羲之,王羲之又传给王修,王修临死时带入棺中。《宣示表》其实就是钟繇写给皇帝的公文,并无多少精彩的内容。王导及王家那么看重这张表,可见那个时代对优秀书法的敬畏。这一举动,也比唐太宗李世民将《兰亭序》带进坟墓早四百多年。

草书基本上也成形于那个时候,草书最初相当于过渡字。草书分章草和今草。字,写得不连绵的叫章草,而相互连绵的叫今草。章草始于后汉史游,后由张芝、陆机光大,代表作有《急就章》《平复帖》。今草中又分小草、大草、狂草。大草、狂草是狂人张旭、怀素、徐渭等人之为,有的用头发写字,有的用衣带写字,有的用秃笔横扫,皆是书坛怪侠,皆是才气纵横卓尔不群的另类人物。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

行书,则是楷书和草书的儿子。

中国字到魏晋基本上完成了字的形体结构,书写法则和审美情趣,而且至今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魏晋之后,虽也有欧褚颜柳”“苏米蔡黄;虽也有齐武帝的花草书,宋徽宗的瘦金体,金农的漆书,郑板桥的六分书;虽也有于右任、赵朴初、林散之、启功,但从写字的角度来说,还是不离篆、隶、楷、草、行,只是他们更加丰富了中国字的写法,使中国字繁生出万般姿态,并把中国字表现的更加灵性和个性。中国书法由此也达到了高峰,并以一种大美的形式呈现给世界。

从汉朝魏晋开始,良好的书写能力,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普遍重视,写出点划雅正的字,是社会对读书人的基本要求。魏晋时男子有簪笔之习,所谓簪笔,就是在头发上插根毛笔当簪子。唐朝的李绅就写这样的诗句——簪笔此时方待从,却思金马笑邹枚。魏晋、南北朝、隋唐人都爱写字,视一手好字为人的脸面人的风度,笔插在头上,当时的人勤奋,走哪写哪,有胜者就把衣服当纸,浑身是字。那时,刻苦练字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得狂草;怀素蕉林练字、悬腕练字;智永削发习字,秃笔千万;王羲之墨染十八缸水;钟繇手指当笔,划破衣被。

书法在魏晋唐宋始终是一项让全社会痴迷的艺术,在那段辉煌的时代,风格连连丕变,名家代代更叠,魏晋人的本色,是风流华美,浑然天成,如美人临妆,却扇一顾。唐人的气象,是施朱傅粉,学步习容,如宫女题红,含情幽艳。宋人的风尚则是,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佳人倚竹,时簪孤花。

自唐朝开科以来,字的优劣从来都是重要的考评标准,从唐至清一千三百多年,因字不佳而不能及第,不能进入三甲,被翰林院拒之门外的人非常多,像董其昌起初就是因为字不好看,只能在松江府会试中屈第二;像龚自珍也是因为书法不力,屡试不能及第,当时很多大儒这样评他——观其文采,惊座。览其楷书不中程,不列优。说得尖刻点,就是写得像狗爬,所以他不爽,还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手好字,在中国看来十分必要,它是社会交往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中国文人,或者说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字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常年磨习,字里都融入了治学、修身、操守和个性,在他们手里,中国字已经超出了实用功能,成了让人爱不释手,争相传阅,甚至是朝思暮想,千金求觅的艺术品。在明朝之前,这些艺术品多半是小幅,以笺、斗方、手卷为主;明朝才开始有大幅,字也越写越大,这主要原因和制笔业发展有关,毛笔到了明朝才大量出现羊毫,出现大斗笔,超大斗笔。

我们现在看到传世的明朝以前的法帖,大多是书简短札,诗文兰言,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杨凝式的《韭花帖》,虽说都是信札,但写得圆劲古雅,意态闲逸,都是率意落笔,天趣飞翔。我读过宋代周密《云烟过眼录》,其中有一封记载黄庭坚的书简:

花四枝,谩送馀春,尚可赏否?戴花人安否?

读这十六字,虽是言事轻轻,但却能感到齿颊芬芳,其笔墨如落花摇曳,风谊洒洒。从这十六字,黄庭坚艺术心灵可想也,前辈的风流可想也。这十六字不仅是中国书法的艺术,更是中国文字字与字组合,所产生的能够无穷变化的艺术魅力。

中国字不仅是指书法,更是指文学。试想,你即使字再好,书写的再漂亮,仅仅是抄上一通生字,毫无内容可读,这种字又有什么意义?中国字就是这样——书写是衣冠,内容是筋骨,而文字所产生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魂魄!三位一体,方生精益,方生高格。清人伊秉绶是公认的隶书大家,他的隶书创出了旷世气魄。有一次,他在友人的扇子上以庄严遒劲之笔写下了八如

无私如天地,

光明如日月,

静重如须弥,

深广如大海,

无住如虚空,

随顺如深水,

荣辱如空华,

冤亲如梦幻。

他的八如字字古趣晶然,皆有定位,不但是优秀的书法,更是豁大的胸襟,博大的情怀,是人生经过无数次试灯踏雪后的感怀。

中国文化讲究意随心动,天人合一,其文化的根本原素是由《易》而生,即变、即动,所以才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乃至无穷。中国字亦是如此,一字一意,十字、百字、千字,乃至万字相和,生无穷意。李白有李白的风格,杜甫有杜甫的味道;韩愈苏轼,似大岩孤峰,陶潜王维,如幽菊洁雪,中国字的丰富和卓立,使这些大师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境界更加臻然。中国字除了实用意义,书法意义,从它日渐成熟的那一天起,就担负着传承、传播和传导的作用,以东方人,中国人特有的善良和温润,哺育着中华民族,引导着中华民族从善、积善、抗暴、抗恶、怀仁、施仁。外夷入侵时,它是男儿当奋起,渴饮匈奴血;追求真理时,它是血沃中华肥劲草,我以我血荐轩辕;民族危亡时,它是血肉凝成的长城,是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民族罹难时,它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天下所有的炎黄子孙共同高呼:中国不哭,中国雄起!中国字在民族发展史中所呈现的灿烂光芒和勇武力量,是世界民族之林独一无二。

从清末到我们现在,中国字虽也历经改革,从文言到白话,从繁体到简体,从简体到简化,到现在的网络语言,虽然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但若把它放到中国文字史的长河里来看,它仍是平静的,最多也就是几个急流,几阵浪花。一个民族必须拥有自己的主流文字。现在有用钟鼎文写病假条的吗?现在有用石鼓文填写应聘书的吗?现在有用甲骨文在厕所里写上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吗?这些文字之所以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以优美的形式高挂于博物馆、美术馆,是因为整个民族对书法的尊重,对前人创造文字的尊重。这些文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已无实际价值,识不识这些字,会不会书写,不会影响社会的推进。

中国人手握毛笔喜欢站着写字,中国人手握钢笔推崇我写我心,中国人最痛恨的是满腹经纶者就爱写字,中国人最蔑视的是一手漂亮书艺者喜欢写字,没有骨骼的民族,永远都是奴隶!没有仁爱、正义的民族,会充满欺骗和谎言,会糟尽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中国字!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