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韩信的人生:从励志榜样走向失败 一件小事可见端倪

2019-6-17 06:27| 发布者: yan | 评论: 0 |来自: 知常容

导读: 韩信称其战神,相信没有一个人会反对,刘邦的天下有一大半是韩信的功劳,没有韩信,刘邦能不能这么快搞定天下那绝对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刘邦对韩信的评价也非常高。


有一次刘邦在与人探讨自己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的原因,他对韩信的评价是: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称其为人杰也,与萧何,张良并列,也就是后来大家常说的汉初三杰。韩信当了楚王,刘邦听到有人说韩信要谋反,他第一个反应就想要带兵去攻打韩信。

陈平当时问他,你厉害还是韩信厉害?

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史记.陈丞相世家》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韩信的实力是公认的。

韩信成功的过程也是很励志,是很值得学习的。

少年的韩信家里很穷,但是他不想着去谋生,自然就没有饭吃,他就天天到别人家中蹭饭吃。时间一久,谁能受得了呢,大家都十分讨厌这个少年,哪有这样好吃懒做的家伙呢?我觉得这个也是人之常情,偶尔来蹭一次饭,大家肯定很热情,但天天来吃自然就不欢迎了。

问题是他还带着长剑在街上闲逛,所以就有一个人当众侮辱他,要让他刺他,不敢从他胯下过去。结果韩信选择从胯下钻过去,留下了一句成语:胯下之辱。看到这里很多人会佩服韩信能够做到忍辱,这是大丈夫所为,能屈能伸,真的这样吗?我们稍后再议。

当时的人们肯定不会这样看,铁定当成一个笑话来看。对于韩信来说,这本来就是一个笑话,再多一个也无所谓,反正所有人都讨厌他。少年的韩信最终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韩信投靠项羽并没有受到重用,后来投靠刘邦,结果也没有受到重用,反而因为犯错要被处斩,在刑场上快要处决之时,韩信机智回答捡回一条命。

信乃仰视,適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史记.淮阴侯列传》

滕公就是夏侯婴,给刘邦当司机的,后来以武士身份从军。他是当时的监斩官,他放了韩信,经过交谈发现韩信是大才,推荐给刘邦。夏侯婴的分量不够,刘邦也没有怎么重用,不过给他升了官,治粟都尉。

直到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事件发生之后,才引起了刘邦的真正重视,这一次刘邦与韩信的交谈得出的结论就是

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史记.淮阴侯列传》

再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韩信从此拔云见日,百战战胜,兵少也胜,兵多也胜,反正横竖都胜。

楚汉相争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当时刘邦和项羽相持不下,韩信的立场就格外重要。手下的谋士蒯通曾经给他谋划路线,结果韩信却来了一句,刘邦对我太好了,我不想背叛他。最后与刘邦一下将项羽围在垓下,这位霸王的自刎留下无数墨客的凭吊。

有人说如果此时韩信反了,那么历史就会改写,再又说如果韩信真的反了,那么跟着他手下的人未必就会跟着反,因为这里有很多刘邦沛县集团的老骨干在。刘邦可以很轻松地拿回军队的控制权也能证明韩信对自己带的军队的控制权并没有真正拥有。这个争议我们先搁置。

后来任楚王时也被刘邦兵不血刃地拿下,最终被吕后用计弄死。

韩信为什么将一手好牌最终打烂呢?有人说因为韩信太忠,也有人说因为刘邦太奸诈。但知常容尝试从一件小事去看韩信失败的原因。

有一个小细节,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注意过。

韩信回到楚地任楚王,原谅那个让人受胯下之辱的人,让这个人担任楚中尉,这个时候韩信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说我为什么当时情愿选择钻别人的胯下而不愿意杀他呢?因为他太没有名气了,因为杀他犯法不值,而不是真的能屈能伸。

现在为什么又原谅他呢?因为原谅他可以给自己带来声望,可以让别人说自己大度能容人。所以名这个诱惑才使韩信做出这个举动,在别人看来是侮辱,但在韩信看来是不值。

一个问题:韩信真的能容人吗?显然要打一个大问号。

我们再来看这一句话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个洗衣的女子为什么会受到恩赐千金呢?因为韩信走投无路饿的不行的时候,在这个洗衣姑娘那边白蹭了几十天的饭,当时韩信说我以后发达会重谢。当时洗衣姑娘骂他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人,我还指望你报答。但韩信做到承诺,赐她千金。

为什么给亭长百钱呢?还给亭长一个评价说他是小人。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韩信少年时在亭长家中吃了几个月的饭,亭长家也不是富裕家庭,亭长老婆就有意见了。在饭点的时候,韩信来吃饭,亭长老婆家中故意不开饭。这样反复几次,韩信就知道意思,与亭长绝交了。因为显然亭长老婆的做法肯定有亭长的意思在里面。

我们将韩信的三个报恩的事件联系起来,看似小事,但可以发现韩信的性格的完全缺陷。

韩信不懂得一个字:恕

韩信并不是真的原谅当年那个让自己受胯下之辱之人,而是将他当千里马骨一样的拿来显摆自己的大度,增加自己的名,否则以韩信的格局早就把他杀了。

亭长与漂母同样给饭吃,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从理论上来说吃几十天的饭能够得到千金,那吃几个月的饭起码要得到几千金吧。

我们扔开他们的态度不管,光从真实的恩惠来讲,亭长对韩信的帮助远大于洗衣的姑娘。但韩信却只记得亭长的不好,而忘记他的好,只记着恩人的过失。赐百钱显然是带有一种羞辱的意味在,这是普通人经常会做的事情。有恩报恩,有怨抱怨。

从这三件小事可以看出韩信的格局就是普通人的格局,在我们看来韩信这样的做法合情合理,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一个普通人的格局坐到王这样的位置,心胸依旧是普通人的心胸,那显然就是与位置不相匹配。

任何人坐上的位置与能力不相匹配时,都会带来灾难。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强调的就是能力到了自然位置就上去了,而不是去强行强夺。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29章

执天下如此,位置当然也是一样道理。具体的你可以看《知常容眼中的世界和历史》这个专栏里的文章,这里就不展开。

韩信最终的受害显然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相反我们来看一下刘邦的格局就比韩信大多了。当时蒯通教韩信谋反的事被刘邦知晓后。刘邦就说把这个家伙给我烹了。结果蒯通说天下大乱,我只知道有个韩信,不知道有刘邦你,我帮韩信有什么错呢?就这样谋反大罪就算过了,不再杀害他。

这是谋反的死罪,刘邦就因为他说的有道理放过他了。刘邦看到道理忽略这是谋反的死罪。韩信却只记得亭长的不好,忘记亭长的恩情,最后选择用羞辱的方式来报告恩情,高下立现。

当“我”越来越大的时候,当唯“我”之时,世界自然就越来越小,包容性就越来越小,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包容。你位置越高,包容要越大,而不是如普通人一样有恩报恩,有怨报怨,这只是站在“我”这个格局去看世界,作为一个诸侯王这样看世界是一种灾难。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第66章

作为普通人这种心态没有问题,但是作为诸侯王韩信显然是失败的,他的格局太小,做事太过斤斤计较,只看到对“我”的不利,眼光自然不会长远,当初蒯通的话不听自然最属正常,他说刘邦对他很好所以不反自然也可以理解了。韩信和项羽最终失败其实就是败在这个格局太小的缘由,太唯“我”。项羽只看到范增的唠叨却看不到范增的真心,但是这个缺陷恰好不是刘邦拥有的,这也是刘邦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