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有人对病毒如英雄,有人待英雄如病毒

2020-2-10 11:45| 发布者: yan | 评论: 0 |来自: 赵志疆

导读: 英雄是需要关怀和帮助的,而不是将他们送去险地就转身而去。阻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仍在继续,两个词频频被人提及:英雄和病毒。
警报骤响、毒链锁城,那些逆行的身影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制造悲剧、渲染恐慌,难辨踪影的病毒让人闻之色变,成为无数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

人们赞美英雄,诅咒病毒。

但是,有人似乎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1

“感谢你,冠状病毒君”,“冠状病毒体”的横空出世,使人惊讶于有人竟然像对待英雄一样赞美病毒。


那种惺惺作态的浅薄与无知,令人作呕,不忍直视。

与此同时,还有人像防控病毒一样将英雄打入另册——世人眼中的英雄,在某些人眼中只是一个危险的邻居。

冰火两重天的现实遭遇,不由得令人徒呼奈何,难耐悲凉。

"隔离病毒,不隔离关爱",当人们因这句话感到温暖的时候,断然不会想到,有些医护人员正在像病毒一样遭受隔离。

一同被隔离的,还有关爱。

2

当然,这样的隔离并不是发生在职业时间内——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裹着沉重的防护装备奔波忙碌、挥汗如雨。

如果说这种逆行而上的自我隔离,体现的是崇高的职业理想与坚定的社会责任。

另一种"被动隔离" ,则平添了几分凄凉与悲壮。

据媒体报道,有位护士忙碌了一天之后下班回家,没想到却被小区门口一纸布告拒之门外:医务人员禁止入内。

任凭百般解释、千般史求,尽管搬来了警察、请来了领导,在小区居民坚定的阻挠之下,这位有家难回的护士最终仍不得不缴械投降,在小区附近的一家宾馆住了下来。

咫尺天涯,就这样以匪夷所思的形式悲剧般上演。

3

以维护公共安全之名,医护人员顶着不可预知危险戮力前行,毫不犹豫地离开了温暖而安全的家。

同样以维护公共安全之名,左邻右舍毫不犹豫地斩断了医护人员的回家之路,态度坚决且大义凛然。

前一秒,还在热血沸腾讴歌英雄;下一秒,就像防控病毒一样忍不住想将他们扫地出门。

这是不是有点讽刺?

虽然只是极端案例,但这并不是个案。

随着小区管控升级,很多医护人员的回家路变得越来越崎岖坎坷,即使回到家中,也往往会遭受异样的眼光。

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脸懵懂地问自己的母亲:妈妈,你在医院工作就这么坏吗?

不知道这位被称为英雄的母亲,该怎样告诉孩子,自己,其实不是病毒。

4

面对未知的风险,人们难免会产生焦虑和恐惧。

但是,这绝不是人情冷漠、以邻为壑的理由。

没有人不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危,当人们以安全的理由将医护人员打入另册的时候,可曾想过这样的问题:

我们,是否比专业人士更懂得科学防范?

要知道,医护人员的家人才是距离他们最近的人,也承担着更大的风险。

即使你觉得,医护人员可以不在乎你的安危,但你如何确信,他们可以不在乎自己所爱和爱自己的人?

“精致利己主义”已然令人齿冷,更不堪的是,利己主义在很多时候不仅不“精致”,而且还“粗糙”得一塌糊涂。

工作岗位上,很多医护人员被防护口罩勒出了血印,有人甚至穿着尿不湿奋战在一线。

谁能想到,他们下了班竟然有家难回。

如此对待那些我们口口声声赞叹不已的“英雄”,令人情何以堪?

5

所谓英雄,其实都只是平常人。

他们一样为人父、为人母,也会为“小确幸”自鸣得意,为“太难了”黯然神伤。


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只不过是在有人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并因此承担责任、做出牺牲。

因此,有人感叹: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对于那些被称为英雄的人来说,最迫切的需求不是赞美和拔高,而是允许他们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

他们的工作环境怎么样,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他们的家庭生活怎么样,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

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远比吟唱英雄赞歌更为重要而迫切。

6

时下,多数小区都升级了防控,限定了出入时间。

作为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应对,这样的管理措施无可厚非。

尽管如此,还是希望能为医护人员敞开方便之门——如果有一种职业不得不破例出门,毫无疑问应该是他们。

此时此刻,那些被称为英雄的人,不仅在从事一种神圣的职业,而且在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公共安全的屏障,更是赢得战疫的希望。

在等候英雄凯旋之前,先允许他们回家。

尽管我们无法扮演济世救民的英雄,但我们绝不应该扮演渲染恐慌的病毒。

英雄是需要关怀和帮助的,而不是将他们送去险地就转身而去。

如果一面慷慨激昂地欢送英雄出征,一面迫不及待地斩断他们的回家路。

不仅显得有些自私,而且未免太过残忍。

因为那不是把他们捧上神坛,而是把他们摆上了祭坛。


后记:写完这个小文之后,看到“吹哨人”李文亮去世的消息在刷屏,一同被刷屏的是“为众人抱薪者,倒毙于风雪”。在这里,我不想再讨论“谣言”与“澄清”。我想说的是,那些“抱薪者”在多数时候,其实是将自己一同当作薪柴在燃烧。但不知,围火取暖的我们,是否就那么心安理得?甚至,听着噼啪作响的燃烧声,欣欣然、熏熏然?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