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老底子上海人的中秋,侬晓得伐?

2017-10-5 07:41| 发布者: hubert | 评论: 0 |来自: 上海百分百

导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八月中秋上海人俗称“八月半”,“八月半”上海人要哪能过?其实除了吃月饼还有很多老风俗……老底子上海人中秋节都吃啥?


上海人过中秋
在饮食上没有太多的讲究
在中秋前后,吃一个鲜肉月饼
喝一碗老鸭汤,吃一个芋艿,剥一个毛豆
有了这样的中秋四宝
中秋也可以满足了

   老鸭汤   

上海人中秋节喝老鸭汤
是很早就流传下来的习俗
关于中秋吃老鸭,有一个典故
传说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
于是汉人决定推翻蒙古统治但当时统制严厉
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
因为蒙古人被称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
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
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


养胃生津的老鸭
是中秋时令的上佳美味
每年中秋
妈妈都会炖锅老鸭汤


上海本地的老鸭汤
用砂锅将那老鸭炖得肉酥汤清后
加入本地的红梗小芋艿再炖
一家人围桌而坐,中秋意味极浓
好一幅小康之家殷实融乐图

   月饼   

中秋餐桌上的主角
怎么能少了月饼呢
上海人尤其喜欢吃鲜肉月饼
就算排长队也要买上给全家人尝尝


光明邨现在一年到头店门前总是排着长队
而实际上,还有
真老大房、王家沙、大班、杏花楼等
都是上海人喜爱的老字号


鲜肉月饼一般都是现烤现吃
这样味道才正宗
甜口的、咸口的
吃的都是那份浓浓的团圆之情


老底子上海人买月饼
也一直是热闹非凡
但是以前的月饼都是简装
需要几块
一张油纸就给你包好
又快又方便


   芋艿   

芋艿在上海话中谐音“运来”
而八月十五
正好是芋艿成熟的好时节
所以上海人选择在中秋这天吃芋艿
一方面因为滋味好
另一方面也有祈求好运的意义


芋艿可以单独煮着吃
也可以跟老鸭汤一起炖煮
芋艿粉糯却寡淡
老鸭鲜美但油腻
芋艿配老鸭
实是天作之合


   毛豆  

上海人中秋四宝
最后一个压轴的,就是毛豆了
别看小小的毛豆
可是有很深的寓意呢
毛豆又称毛豆荚
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
所以吃毛豆是希望
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盐水煮是毛豆最简单的吃法
不过上海人煮毛豆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
喜欢将毛豆剪头去尾
这样毛豆才会更加入味


吃完了鲜肉月饼
喝完了芋艿老鸭汤
再剥几颗翠绿的毛豆当零食
家人团聚,其乐融融
这样的中秋过的才有滋有味

老底子上海人中秋节都做啥?


祭月

老底子上海人中秋有祭月的习俗
当月亮升起,家家在门前设案斋月
也就是找月光能照到的地方摆一张桌子
供奉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
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
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
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
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


烧香斗

祭月时,除供上各式水果外,还要供上香斗
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
就是用细香做成形状似斗的香
香斗四周糊着纱绢
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
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
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
香斗一般在纸扎店里可以购买
老上海人也有自制香斗的


祭月时每家庭院香烟飘逸
城墙内外大多桥堍都点燃特制的大香斗
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以南园为最盛
烧“香斗”盛况往往自傍晚持续到下半夜


现在上海很少有人烧香斗了
除了一些县郊和农村
因为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供奉
一般大家会在中秋节这天
去老城隍庙烧香祈福
祈求一年的家业兴旺,团团圆圆


走月亮

中秋夜出游赏月
上海人叫做“走月亮”
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
也就是在八月十五之夜
妇女都穿了颜色亮丽的新衣服
或结伴出游,或到寺庙里去烧烧香
或参加文艺活动
可以尽情玩个通宵


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
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
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
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
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
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现如今,此桥此景早已不复存在
但是赏月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斗螊绩


上海人把蟋蟀叫作螊绩
雄性尾部长二针,叫作“二尾子”
雌性长三针,称“三尾子”
雄性善斗,于是养螊绩和斗螊绩
也成了上海人秋日的乐趣,称之“秋兴”
在一些老的螊绩盆盖上还会刻“秋兴”二字


上海的螊绩大概从阳历7月就出现了
到了8月中旬以后,螊绩进入青壮年
于是弄堂里、马路上
随处能见到拿着螊绩盆的小孩
有些小孩还会结伴
到数公里外的“大华农场”(今广中路水电路一带)、
“污水厂”(今曲阳新村)一带捉螊绩
往往被当地农民训斥而落荒而逃

老底子上海人中秋节团圆饭

以前的中秋团圆饭


现在的中秋团圆饭


时代在变
习俗在变
不变是对亲人的牵挂
和享受团圆的幸福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