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为什么曾国藩被称为”天下第一笨人“?

2017-1-20 08:56| 发布者: shaemus | 评论: 0 |来自: 十点读书

导读: 古往今来的大人物,如果每个人的特点都用一个字概括,那么给曾国藩的只能用这个字:笨。他笨到什么程度呢?
01


中国古代科举,最低一个等级是考秀才。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本科。曾国藩考这个秀才,考了整整七次。

如果今天谁高考复读了六次,大家是不是要怀疑他的智商有点问题呢?

所以曾国藩在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是最笨的一个。

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翻译过来就是曾国藩曾文正公确实没有什么过人的天才,他在当时的著名人物里是最笨的。


自古以来的名人,在科举第一步上如曾国藩般蹭蹬的人不多。


比如小他一岁的左宗棠,十四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胡林翼因为家里不让他过早科考,二十二岁才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当年就中了秀才,接下来举人和进士也都是一考即中。李鸿章也是十七岁即中秀才。比曾、左、李稍晚的梁启超更是天资超迈,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
 
曾国藩自己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他说,自己读书做事,反应速度都很慢:“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看书,别人都看了好几行了,我一行还没看明白。办事,别人很快处理好了,我想半天也没想清楚。
 
这不完全是谦辞,事实也一定程度上如此。所以他的老朋友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一生不停地挤兑他,总是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他的学生李鸿章后来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日记:“少荃论余之短处,总是儒缓。”)就是反映太慢。

02

所以说严重点,曾国藩就是中国的阿甘。


但是,在同时代的这些人当中,曾国藩取得的成就最大。他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左宗棠、李鸿章都得排他后头,梁启超更是名气不如他。

 
这是为什么呢?
 
恰恰是因为曾国藩比别人“笨”。曾国藩从“笨”中得到了好处,悟出了道理,总结出了经验。
 
什么好处呢?
 
第一,笨人逆商高。
 
逆商又叫挫折商、AQ,英文是AdversityQuotient,全称逆境商数。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IQ、EQ、AQ并称3Q,有专家甚至断言,IQ的作用不如EQ和AQ。
 
智商高、条件好的人很多逆商都低。从小到大都在享受着优先权、沉溺在赞美声中,听不得反对意见,所以生性冷漠,不善阿谀,在人际交往通常处于被动。一旦陷入逆境,就很难再度振作起来。
 
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总是摔跟头,因此抗打击能力特别强。同样的打击,AQ高的人产生的挫折感低,而AQ低的人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同时笨人因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能诚恳待人,做事也更肯付出。

曾国藩就是这样,虽然总也考不中,但是仍然场场不落,只要有考试,必然最先一个进场,最后一个出场。

他知道自己笨,也知道解决自己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人的努力。
 
这是第一个好处。

03

第二个好处,笨人做事踏实,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曾国藩后来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


他父亲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曾国藩回忆说:“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就是说,八岁起,我父亲就亲自教我。他从早到晚,教导不停,我记不住,他就反反复复教,听不懂,他就一遍一遍讲。走在路上,他也在讲,晚上睡觉躺在床上,他也在讲。一定要我学会了才罢休。
 
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曾国藩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和踏实精神,也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他考秀才考了七次,后来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顺利,就是因为他基础打得牢。
 
开了窍后,就能一顺百顺。

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

所以,“笨拙”看起来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得比别人高。
 
04
 
所以,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是“尚拙”。既然天性钝拙,那么曾国藩就充分发挥钝拙的长处。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作。
 
我们看曾国藩当官。他在北京做翰林的时候,比别人升的都快,十年七迁,为什么呢?

因为他做事比别人认真负责。进翰林院的人都是才子,都有才子气,文人气,就是眼高手低、看不起俗务。翰林虽然没有多少事,但是偶尔也有任务派下来。别人都是做做样子,不认真。但是你交给曾国藩点什么东西,他都会全力以赴,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完成。

曾国藩待人,也靠的是笨劲。

曾国藩对待下属,第一个特点就是不玩心眼。他说,“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要对同事下属推心置腹。
 
为什么不贵权术呢?原因之一是他不擅长弄权术。
 
咸丰八年,曾国藩在老家写信给弟弟曾国荃说:
 
“我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怀憾,何益之有?”
 
就是说,我原本是一个老实人,没什么太多的心机。但是以前因为在官场上混,也学了些权术,结果一个是把自己的心术学坏了,另外一个,咱们笨人,用这些权术用得不如别人好,往往会让人看出来,只让人笑话,有损无益。
 
曾国藩又说:
“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纵使别人都对你使心眼,你要坚持假装不知道,一直以笨拙、真诚来回应他,时间长了,他也不好意思和你耍心眼了。如果你也和他钩心斗角,两个人进入恶性循环,那事情只能会越来越坏。对谁都不好。
 
所以湘军中,虽然别人都比曾国藩聪明,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都是人精,但是大家都服曾国藩。

为什么呢?

因为曾国藩表里如一,说话算数,从不玩心眼。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湘军中谁也不用权术,不用机心,就形成了一种说真话办实事的风气,谁也不玩心眼儿。这样湘军内部反而很团结,办事效率很高。
 
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笨劲。
 
笨人曾国藩的战术方法就是六个字,叫做“结硬寨、打呆仗”,或者叫“打死仗”。曾国藩后来自己总结说:“十馀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
 
这种打仗风格,用一个字总结,就是“笨”。
 
怎么个笨法呢?我们先来看这个“结硬寨”。湘军行军作息表,是每天要花四小时行军,走三十里。然而就不走了,干什么呢?再花四小时挖沟修墙。每天扎下营盘之后,不管军队多么劳累,都必须首先环绕营地挖两出道很深很宽的深沟,沿着这个沟再筑起两道很高很厚的高墙,把自己保护起来。这种做法确实极为笨拙,因为修墙挖壕是极为费工费力的事。这样,湘军就从一支军队变成了“民工建筑队”,行起军来如同蜗牛爬行一般,每天行程不过三十里。
 
湘军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军事首重“自固”,就是先要保存自我,然后才能谈到争取胜利。《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说,你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再等着敌人给你机会。
 
太平军作战的风格和曾国藩恰恰相反,习惯于跨省大规模高速度调兵,而且善于使用计谋,经常搞围魏救赵之术,看起来非常厉害。

但是结果呢?

曾国藩就是这样用笨着,以少胜多,湘军在人数上一直远远少于太平军,但是最后却一点点地把几十万太平军吃掉。因为你再聪明,如果你不谨慎总会犯错误。曾国藩就把握住一条,我用最稳妥的办法,等你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把你吃掉。这样你的总数是不断减少的,我却能不断增加。
 
05
 
所以,如果说我们的人生哲学是“尚巧”,那么,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却是“尚拙”。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用郭嵩焘的话来解释曾国藩的成功是最恰当的。郭嵩焘在日记中说,有一个朋友问他,为什么湖南这么出人才。他回答说:“楚人只带三分蠢气,盖孔子所谓其愚不可及。”湖南人为什么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呢?因为湖南人在曾国藩的带领下,都变得很“蠢”,所以愚不可及。朋友听后十分同意,说:“自古成名者,多由笨干,是以有字颠、画迂、诗痴,浮光掠影,终不济事。”

所以希望大家做事,也多几分“笨干”精神。

作为一个儒者,曾国藩一生立身行事,纯然是按《大学》的逻辑架构展开,因此他的一生,只做了四件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很多你在生活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都能从曾国藩身上寻找到答案。

著名作家唐浩明说,“曾氏家族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家族之一,它的人才辈出令国人景仰与好奇。作为这个家族的开创者曾国藩,他是怎样修身齐家、善待家人,并为家族营造一个传之久远的良好家风等等,能给读者多方面的启发。”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曾国藩的故事,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央视《百家讲坛》特邀主讲嘉宾,清史专家张宏杰将带你牵手曾国藩,从修身、齐家、治国(团队)、平天下(社会)这四个方面,用更接地气的方式,立体地还原一个可以借鉴、学习、到达的真实曾国藩,用96个故事讲透他一生的“修齐治平”,帮我们找到抵达“牛人”的路径。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