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蔡英文封面风波 舆情震荡剧烈

2015-6-25 10:22| 发布者: simon | 评论: 0 |来自: 網络

导读: 目光坚毅表情严肃的蔡英文,在赴美“面试“后不久,终于出现在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也正是这一从图片到标题的封面设计,产生了比内容本身更剧烈的舆情震荡。

蔡英文


虽说有图有真相,却也有纸上得来终觉浅之说。至少《时代》周刊提供的封面照,就产生了截然不同两极化评价。点赞派苦心孤诣赋予其力道感,因为这一来自国际知名摄影师Adam Ferguson的作品,将蔡英文脸部线条以刚硬之态呈现,用这样的手法诠释领导者的格局,同时也将蔡英文比较隐含与低调的坚毅表达出来,加上眼神的力道,构成了这张影像的重量;调侃派将选择将《星球大战》中的尤达大师搬出来,对比一番后更是笃定,蔡英文实乃尤达的翻版,点赞派称许的眼神之力道,旋即被仪式感和戏剧性取代。

面对两极化评价,蔡英文本人在脸书上委婉表达己见。“不知道在他们的视窗里,最后呈现的是什么样的作品?摄影师的眼睛,果然跟我们一般人不太一样。”Adam Ferguson亦巧妙回应,之所以如此展现,看重的是蔡英文的抱负以及坚毅的性格,而不是美丽。何况无争议不成功,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概而言之,内容远远大于形式。

不过风波骤起,蔡英文封面照只是蜻蜓点水,属于可调和的次要矛盾。掀起惊涛巨浪的,则是位于封面左下方的主副题——She could lead the only Chinese democracy——And that makes Beijing nervous. 陆媒在报道时纷纷锁定于主题,也即“她可望领导唯一华人民主政体”,而相当然地忽略了副题中的“这让北京紧张”。同样被忽略的,还有“The Next President of Taiwan”。鉴于《时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之蔡英文访美刚刚结束,所以媒体聚焦时想当然地将“The Next President of Taiwan”扣实于《时代》,进而推导出“美国已然认可蔡英文”的结论。为博取眼球计,故而将“时代周刊以下任台湾总统称呼蔡英文”提取为标题展示。殊不知,“The Next President of Taiwan”不过是蔡英文自称,《时代》周刊从头至尾未予以认可或延续这一说法。

陆媒集体失误抓错重点,是单纯新闻操作使然,还是《时代》故弄玄虚之必然结果?在中评社看来,与其说蔡英文封面照像极了尤达,毋宁说这期的《时代》杂志给出的封面和内文报导的标题,更像尤达的说法方式。前者一改前几期惯用的简单句转向复杂句,标题中主要子句采用的字体级数,远远大于从属子句,给人故弄玄虚之感。而这,与说话多用英文倒装句的尤达,可谓异曲同工。

媒体熙熙攘攘,终也逃不开一个“利”。《时代》舞剑意在博取眼球,一众围观者选择性失误,也概莫能外。眼看着蔡英文登《时代》封面的雪球越滚越大,不愿继续失语或落俗的《环球时报》,选择借台湾作家黄智贤之口释疑解惑。给出的六点剖析,比如蔡英文只是登上了《时代》亚洲版而非美国本地版、封面标题不同翻译角度可能带来的分歧、蔡英文在两岸为题上的模棱两可等等,虽然看上去中肯理性,却也充满为当局刻意“背书”的味道,且标题中“蔡英文封面被打脸”,表面上在打《时代》的脸,实则是在打蔡英文以及那些以为蔡英文登上《时代》封面就如之何群体的脸,因为“奥巴马都不看”。

同样是“背书”和“打脸”,具有中资背景的凤凰网则采取了更为简单粗暴的做法,即将敏感的标题“她将领导唯一华人民主”统统做了马赛克处理。而在提到“总统”字眼时,则是依惯例加上引号,或直接转称“台湾地区领导人”。区别在于,前者投机取巧打了第三方的脸,后者则将硬生生地将巴掌挥向自己。

经多维新闻查证,附带马赛克图的文章来自于凤凰网人物栏目,标题为《蔡英文登上<时代>封面 自称下一任总统》,位列常规资讯稿。虽然单就文章内容和归类,并无意于过多表达观点。然如此编排布局,已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观点外溢。比如对于敏感内容打马赛克、加引号,属于闻“民主”而恐惧的条件反射;再加上标题对于“自称”二字的突出强调,以及文章导言部分特意提取了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的含糊其辞,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讽刺的是,在《时代》封面已经借由网络传布全世界之后,在包括人民网在内的官媒都选择不遮不掩的关头,继续打马赛克掩耳盗铃,不仅画蛇添足,更是滑稽可笑。

所幸,来自本家的凤凰卫视未犯同样的低级错误,主持人不仅读出了封面英文标题,还给出了完整的中文翻译。不过,凤凰网将巴掌挥向了己身,承担疼痛的,却是北京。因为随着打了马赛克的蔡英文封面照流窜开来,“中共监管无处不在”、“贵党无处不尴尬”的声潮火速袭来,并在网络舆论场形成了远比蔡英文登上《时代》周刊本身更具号召力的势头。当然,这种号召力的形成,也是基于对北京长期监管策略的认知,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刻板成见。基于此,即便封面风波全然与北京无关,也难逃被打脸的厄运。

北京何以不尴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此句的主语是多此一举打马赛克的媒体,宾语是北京,那么双方的爱与恨就显然容易度量;如果主语是北京,宾语是不愿继续沿着官方划定的言路而行的群体,那么不仅当下的爱与恨无法简单度量,更是需要将双方过去的爱与恨一并翻出。常言道,滴水可以穿石,不积跬步也无以至千里。怕只怕,滴水不再,跬步已止。更为可怖的是,刚刚被打脸且被迫承受疼痛的北京,转而又继续以监管之名自打脸,进而成为后续更为猛烈打脸行动的“压舱石”,则纯属“no zuo no die”。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